DETAIL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长沙县早稻全面开镰,农业机械在田间大展拳脚
盛夏七月,稻谷飘香。眼下,长沙县35.57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田间地头,农户们抢抓农时,农业机械大展拳脚,以“金戈铁马”绘就一幅“双抢工笔画”,全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7月7日,走进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金色的稻浪迎风翻滚,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不远处,种粮大户王稳根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趁着收割机卸粮间隙,记者爬上收割机,上车瞬间,一股凉气迎面扑来。在宽敞的驾驶室上方,几个空调口强劲持续地吹出冷气。
“这几天确实比较热,现代化的收割机驾驶室配置高,密封性也好,一般不会超过25℃。”王稳根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和挡位,“今年种植早稻2100多亩,从育秧、插秧,再到收割均采用机械化作业,平均每天能收近200亩,可以有效实现丰产丰收。”
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种田看技术。”谈起今年的收成,王稳根喜笑颜开,“我们这一片统一种植的是镉低积累早稻新品种中安早35、中安2号等,产量每亩预计在550公斤左右。”
今年产量高,除了品种好之外,主要得益于全程机械化操作。王稳根总结道:“通过插秧机插秧,水稻株数更多、更均匀,品质更好。收割机收割能减少粮食的浪费,播撒有机肥,让稻谷颗粒更饱满。”
作为双季稻的第二季,晚稻插秧在早稻收获之后随即展开。“现在晚稻已经全部完成育秧,大概7月底能够插好。”据王稳根介绍,早稻收割完之后,他会马上安排机器进行旋耕和晚稻插秧,为下一个丰收打好基础。
“出发!”待湿谷装满后,货车便直接开往粮食烘干厂进行烘干工作,整个路程只需5分钟。“我们的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520吨,晾晒、烘干后,还可以选择合适的价位代农户销售。”王稳根告诉记者,该烘干中心实现了全程机械自动化,在达到绿色生产的同时,还能确保粮食在烘干过程中能够快速且均匀地脱水,提升烘干效率,实现了“田头”到“仓库”的无缝衔接。
早稻正式开镰,“双抢”也摁下了“快进键”。“开镰了,今年又是好收成,亩产稳稳超千斤!”一大早,金井镇广裕家庭农场负责人罗广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金色波涛中纵横驰骋,所到之处,稻浪被迅速吞入、脱粒,金灿灿的稻谷如瀑倾泻进运粮车斗。
几公里外,长沙智康农业负责人戴智勇正带着伙伴做最后检查,他们的600亩早稻也即将开镰。“时间紧,必须无缝衔接。”戴智勇说,“这边收完,那边耕地机立刻跟上打肥整田,接着就抛秧。边收边种,抢的就是农时。”这种“边收边种、环环相扣”的模式,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晚稻抢时丰产的妙招。
张庄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批880亩稻田同样进入“双抢”节奏。这里,“科技”有了更精准的体现。“今年合作社引入了智慧农业技术和多台现代化农机设备。”负责人张勇介绍,通过这些设备,880亩田的收割效率较往年提升了不少。收完后,全自动育秧生产线的晚稻秧苗被抛入翻耕好的农田,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双抢”的面貌。
傍晚,田野上收割机的轰鸣依然此起彼伏。在高效机械与有力保障下,长沙县的“双抢”高效推进,金色的希望正在这片沃土上孕育着下一个丰收季。
服务热线:4009962999
请使用Chrome88或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